close
2009-11-14
  • 工商時報
  • 【本報訊】

     馬英九總統日前在治國週記裡對於少子化將導致大學招生不足,甚至許多大學可能難以經營表示憂心,對此他主張:「藉由大學國際化推動全英語的教學學程來吸引外國學生,如此一來非但可以解決大學招生不足的問題,也可以提升國內大學的競爭力。」

     事實上,台灣目前各大學並非沒有開設全英語教學的課程,97學年各大學開設的全英語教學課程數已達9,350門,連馬總統在治國週記裡也承認國內大學的全英語教學課程數不算少。但是這樣的全英語教學真提升國內大學的競爭力嗎?真吸引龐大的外籍學子來台學習嗎?顯然是沒有的。既是沒有,難道再把全英語教學的課程數增加數倍,即可提升大學的競爭力?即可解決大學招生不足的問題?這個邏輯恐怕是說不通的。

     我們認為台灣各大學的優勢,其實不在全英語教學課程的開設,而在華語文化課程的加強。依據國際夏日語言學院(SIL)的調查,近年隨著中國經濟的開放,全球目前正興起一股學習華語與中文的熱潮,2007年全球已有100個國家超過2,500所大學設有華語課程,逾3千萬外國人投入學習中文的行列,而這個數字近年來還在快速成長中。

     全球學習中文的需求如此龐大,估計所需的華語師資已高逾100萬人,但目前華語師資卻不及10萬。這些訊息指明當前中文教學的商機空前蓬勃,以台灣在中華文化的正統地位看來,若能善加規畫並豐富課程內容擴及書法、文學、詩詞、京劇等各個層面,非但可以吸引成千上萬的外籍學生來台就讀,也可以建立台灣成為全球華語及中華文化的中心,其間所創造的文化商機,未可限量。

     全世界對中國文化的探索熱潮方興未艾。除了日本人深愛漢學,拓印書法碑帖的精神讓我們望塵莫及之外,十餘天前美國聯邦眾議院更以361票贊成、47票反對,以壓倒性多數通過尊崇孔子的決議案,表彰儒家思想對人類社會的貢獻;決議案說孔子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、教育家、哲學家,他所提倡的敬老尊賢、講信修睦、民無信不立,值得所有人履行並尊崇。相較於日本人、美國人對中國文化的推崇,近年我國政府對於自己所擁有的文化資產卻冷漠以對,幾年前甚至還倡議廢中文、廢古文,顢頇至此,令人痛心!

     自五四以來,中國人奉西學若神明,不僅科學如此,連文學也是如此。能吟上幾句莎士比亞、泰戈爾的詩句,好像就比背上幾段李白、蘇軾的詩詞更顯風雅;我們的牡丹亭、桃花扇、西廂記、長生殿四大名劇,就是比不上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、馬克白等六大悲劇。這種潛意識既根深柢固,難怪今天談到國內大學何去何從的解決方案時,國際化這類的思維又躍然而起。我們認為除了國際化之外,政府更應該重視自己所擁有的寶貴文化資產,這非僅能吸引外國學子來台學習,解決大學招生不足的問題,更可以提升台灣的國際地位,同時也創造可觀的文化商機。

     台灣今天的經濟何去何從幾已方寸大亂。若以降低生產成本來維持企業生存,台灣絕非中國及越南的對手;若以追求研發、品牌來提升產值,台灣也遠遠不及美、歐、日、韓。台灣惟二的優勢為亞太地理的樞紐及華文東西的交流平台,而這兩大優勢也是稍縱即逝的。十年前台灣倡議亞太營運中心原本大有可為,但在意識型態作祟下,如今已是時不我予;面對當前正在興起的全球華文學習熱潮,如果政府不能抓住這千載良機,屆時這個上天賦予的最後恩賚,勢將再次拱手讓人。這已非僅是數十所大學退場的問題而已,而是台灣經濟自此將漸趨邊陲,優勢難再。

     全球經濟發展已由過去各方最重視的金融資本,移轉至人力資本及文化資本,許多研究顯示文化資本或顯於經濟政策之上,或隱於經濟活動之內,皆深深地影響一國經濟發展。今天大概沒有一個國家不知道在經濟衰退時該採取擴大內需,但何以有些國家成功,有些國家失敗?今天應該也沒有一個國家不知道在面臨通膨時該採取貨幣、財政手段,但何以有些國家成功,有些國家失敗?顯然經濟成敗的關鍵不在表面的政策,而是繫於隱於政策內在的文化因素。馬政府若能讓台灣所擁有的文化資本貫穿於經濟活動之內,又顯於經濟政策之上,則我們深信這些文化資產必將為台灣帶來意想不到的機運。

http://news.chinatimes.com/2007Cti/2007Cti-News/2007Cti-News-Content/0,4521,11051403+122009111400377,00.html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懶小貝 的頭像
    懶小貝

    懶狐狸的生活記事

    懶小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